從小,對橋就有莫名的鐘愛,七仙女和董永鵲橋相會的故事,電影《魂斷藍(lán)橋》的故事讓人遺恨深深,以至再讀徐志摩的那首《再別康橋》,讓我潛意識中認(rèn)定,每座橋都有一段曲折的故事,楓橋也不例外。
因張繼“姑蘇城外寒山寺,夜半鐘聲到客船”詩句的流傳,一千年來,楓橋不寂寞,人來人往,游客不絕,楓橋旁的寒山寺也是香火綿綿,鐘聲縈繞。
和其它橋比較,楓橋更有一種入古的感覺。楓橋的水也比秦淮河顯得干凈、明澈、透亮許多。盛夏的夜晚,燈影綽約,舟櫓搖曳,自有一番情趣。倚在楓橋的橫欄邊,想起一千年前的那個夜晚,一個落第的考生,在此經(jīng)過,把落寞的心情留在了楓橋,如果當(dāng)年詩人不是因?yàn)槁涞趤淼竭@里,也不會寫下這首名揚(yáng)天下的詩句,這樣想來,當(dāng)年的落第也未嘗不是一件好事,詩人成就了楓橋,楓橋也成就了詩人。站在楓橋上,聽寒山寺內(nèi)飄來的鐘聲,望林梢盡頭月的光華,讓人竟不知今夕為何夕,今宵為何年了,想必這鐘聲已不是千年前的鐘聲,這月亮是否還是千年前的那輪明月?
其實(shí),來到楓橋,我更多的是為了追尋一位佳人的蹤跡。我曾經(jīng)翻閱過很多歷史資料,發(fā)現(xiàn)對楓橋記載最多的是關(guān)于張繼的故事,而楓橋故事的另一個版本卻鮮為人知。據(jù)說,在抗日戰(zhàn)爭時期離楓橋不遠(yuǎn)的村舍里住著姐弟倆,父母相繼去世后,姐弟倆相依為命,姐姐用浣紗得來的錢省吃儉用供弟弟上學(xué)堂讀書,希望弟弟日后有所出息,十幾年后,姐弟倆長大了,各自出落得美麗、英俊,姐姐更有傾國傾城之貌,很多人仰慕姐姐,上門提親的人踏破了門檻,為了把弟弟培養(yǎng)成一個堂堂正正有出息的人,姐姐謝絕了所有的提親,一心一意和弟弟守在一起。后來,在一次逃難途中,姐弟倆被人流沖散,從此各分東西。姐姐天天在楓橋上尋找弟弟。多年以后,在人來人往的楓橋上,她意外地遇到了失散多年的弟弟,久別重逢,姐弟倆抱頭痛哭,想不到在這動亂的世間倆人還能再相見。只是物是人非,弟弟已不是當(dāng)年的弟弟,他成了一個賣國求榮的漢奸。原來失散后,弟弟投靠了日本人,做了許多傷天害理的事,姐姐要弟弟和她一起回到鄉(xiāng)下生活,別再為日本人做事,但是弟弟執(zhí)迷不悟,姐姐苦苦哀求,弟弟就是不肯回頭,絕望的姐姐最后萬念俱灰,呑下了斷腸草,從楓橋上毅然決然地跳下,楓橋的水帶走了姐姐的生命,也帶走了一個民族的悲哀,姐姐的死,喚醒了弟弟,弟弟后來逃到了革命區(qū),參加了抗日。
在楓橋上,我一直希望能尋見這位佳人的只身片影。楓橋的水依舊緩緩地流,岸上的草依然青青如茵,而我心中的佳人卻無處可尋,張繼至少留下了他的詩和他的雕像,讓后人景仰,而那位曾經(jīng)讓我魂?duì)繅艨M的佳人,楓橋邊上卻沒有留下任何有關(guān)她的印痕,實(shí)在讓人痛徹心扉。
楓橋上的故事依然在繼續(xù)著……只是為何心中平添了許多無法釋懷的愁緒。遙望著天邊那顆最遠(yuǎn)的星辰,黯然神傷的我,只能希望來年能夠再去一趟楓橋,為這位被人們遺忘的亂世佳人再添一柱香冥祝。